要在草坪景观施工中把控不同草种的混播比例和播种时间以实现四季常绿的观赏效果,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混播比例的确定
依据草种特性:不同草种的生长习性、抗逆性、成坪速度等各不相同。例如,冷季型草种如黑麦草、早熟禾等,适宜在凉爽的季节生长,而暖季型草种如狗牙根、结缕草等,在温暖的季节生长旺盛。为实现四季常绿,可将冷季型草与暖季型草混播。一般来说,在过渡地带,冷季型草与暖季型草的混播比例可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草坪使用要求来确定,通常冷季型草占比 30%-70%,暖季型草占比 70%-30%。如果当地冬季较为寒冷,可适当提高冷季型草的比例;若夏季炎热时间较长,则增加暖季型草的比例。
参考过往经验:可以查阅当地类似草坪景观的施工资料,了解其采用的混播比例及实际效果。也可向当地的园林专家、草坪养护人员咨询,获取他们在实践中总结的关于不同草种混播比例的经验数据。
进行预实验:在大规模施工前,选取小块试验地,按照不同的混播比例进行播种,观察各比例下草坪的生长情况、色泽、密度等指标,经过一个完整的生长周期后,确定适合当地环境和景观要求的混播比例。
播种时间的选择
冷季型草播种时间:冷季型草适宜在春秋两季播种。春季播种一般在 3 月中旬至 5 月中旬进行,此时土壤温度逐渐升高,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秋季播种宜在 8 月中旬至 10 月中旬,此时气温较为凉爽,土壤湿度也较适宜,杂草生长相对缓慢,有利于冷季型草幼苗的生长和建坪。在北方地区,秋季播种时间不宜过晚,以免幼苗在冬季来临前无法充分生长,难以抵御严寒。
暖季型草播种时间:暖季型草种子需要较高的土壤温度才能发芽,因此一般在晚春或初夏进行播种,通常在 5 月中旬至 7 月中旬。当土壤温度稳定在 15℃以上时,有利于暖季型草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如果播种过早,土壤温度过低,种子可能会延迟发芽或发芽不齐;播种过晚,可能会导致暖季型草在冬季来临前生长时间不足,无法形成良好的草坪覆盖。
考虑混播组合:如果是冷季型草和暖季型草混播,需要根据两种草种的适宜播种时间来合理安排。一般先播种冷季型草,待其出苗并生长一段时间后,再播种暖季型草。例如,在秋季先播种冷季型草,让其在秋季和冬季生长,形成一定的草坪基础,到次年春季或初夏再播种暖季型草,随着气温升高,暖季型草逐渐生长并与冷季型草相互衔接,实现四季常绿。具体的时间间隔要根据不同草种的生长速度和当地气候条件来确定,通常间隔 2 - 3 个月左右。